目前,在哈尔滨市级层面已有16个部门出台了62项政策,区县(市)制定出台的政策有107项。
创业培训、帮扶、一站式综合服务……哈尔滨推出的一批创业园区和创业基地,让心怀梦想的创业者有了用武之地。提起“西城汇?汇青春”创业实战平台,很多大学生就心向往之。目前,这个平台提供53个独立运营商铺,免费供大学生创业使用,并提供项目考察、手续代办、资金扶持、税收减免、跟踪辅导等方面的扶持,带动了大学生们在“西城汇”商业城及其周边商铺、夜市实战,部分人员已成功创业。道外区创立的全国首个青年创业园,实行入园创业零收费。首批117个团队已经入园,直接带动500多人创业就业。
培训力度加大,服务针对性增强,群众创业观念转变创业热情高昂
高校毕业生刘阳目前在中央大街旁开了一家旅游纪念品小店。她说:“今年5月,我开始创业。面对各种困难,一路跌跌撞撞,在商海里总结经验教训,我渴望学习系统的业务理论。政府的免费培训很及时,让我获益匪浅。”8月,她参加了政府“创办你的企业”课程培训。经过半个月的免费学习,她掌握了创办公司流程、成本预算、财务知识、销售定价、谈判技巧等知识,迎来了业务上的转机。
刘阳是政府服务于创业者的一个缩影。今年,哈尔滨完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,创立市级创业服务中心,提供创业培训、项目开发、开业指导、小额贷款等“一条龙”服务。目前,中心征集创业项目2030余个,提供创业服务1.4万人次。哈尔滨还新建35家市级创业实训基地、18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,覆盖全市的创业服务体系逐步建立,创业促进就业的体制基本形成。
开展一对一指导,提高创业成功率。对因哈南工业新城建设而失地的农民,平房区指导其或建立运输队,或创办城市绿化公司,4000名失地农民华丽转身,成了老板。道外区则指导湿地旅游区域农户开办家庭旅馆和餐馆,帮助47户农民成功开办“农家乐”,奔上了致富路。
只要有创业愿望,有培训需求,这样的劳动者今年全部纳入哈尔滨创业培训范围。哈尔滨重点实施创业创新培训进社区、进校园、进乡镇“三进计划”,开办SYB创业辅导培训班,开发推介手工编织、绢花制作、皮衣皮鞋改色改款、羽绒服翻新等项目。截至目前,全市完成失业人员创业培训8800人,创业人员达5905人。
这些政策进一步转变了群众观念,激发了创业热情。哈尔滨技师学院农村职业教育办公室主任沈洁全程参与了依兰县“新农村、新青年”农业职业技术培训。她对学员的热情记忆犹新:“此次培训对所有学员免费。刚开始时群众不太相信,质疑免费学习能否学到真本事。由于培训内容紧扣实际,结果是课程越开展,学员越多。农闲时开设理论课,农忙时在田间地头开设实践课。尤其是实践课,直接让农民长了创业致富的真本领。法律课也人气很高,很多学员课后积极索要授课老师的电话号码。”
创业带动就业效果显现,增加了群众收入,助推了新战略推进步伐
经过努力,哈尔滨创业创新活动的效果正逐渐显现出来,“北跃、南拓、中兴、强县”发展战略的实施也加快了步伐。
记者在哈尔滨留学生创业园见到李睿时,他正准备与一个代理商洽谈业务。李睿2007年大学毕业后,就成立了一家防水建材经销部。2009年10月,他和妻子共同获批10万元小额贷款,雪中送炭的贷款帮他打了个“翻身仗”。今年5月,他再次获10万小额贷款,得以充实高科技防水材料经销的周转资金,构建自有专利除霉剂销售团队,投入防水材料研发。目前,他公司的产值达每年100多万元。半年之内有望产出高科技防水材料成品。凭借优秀的业绩,他的企业即将迁入哈尔滨科技创新城。目前,一批像他这样的企业为“北跃”战略贡献着力量。
为落实“强县”发展战略,助力乡村城镇化、农业产业化,4月,哈尔滨技师学院与依兰县委组织部联合组织农民开展了“新农村、新青年”农业职业技术培训,开设养殖、种植、农业机械化、农村经济管理等专业。培训班在依兰县9个乡镇招生5066人。培训甚至开设了农村应用文课程,学员掌握了借条、收条、劳动合同等知识。这些课程为增加县域经济实力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。
创业创新活动的开展,增加了群众“饭碗”,促进了增收。哈市司法局针对服刑人员实施了“温暖工程”,变刑期为学期,在改造犯人思想的同时,注重培养技能,使之在出狱后能有一技之长。宋某自玉泉监狱出狱后,利用自己在狱期间所学的机修知识,创立了一家镀锌管厂。他主动接收了几十名刑满释放人员。今年3月以来,他的企业又接收了5名刑满释放人员。这些工人中月收入最多达5000元,既增加了收入,也维护了社会稳定。
目前,哈尔滨各项创业创新政策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。尤其是小额贷款新政策立竿见影,去年仅放款1.2亿元,而年初至今已放款7.86亿元。今年1~10月,哈尔滨市新增就业10.45万人。调查数据显示:创业创新活动加大了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扶持力度。1~9月,哈市城市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达1675.5元,比上年同期增加238.1元,增长16.6%,是近年来居民经营净收入增速最快的一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