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业新闻... |
![](../../../ly_newsadmin/htmlnews/images/0_3.gif) |
|
|
|
创业案例... |
![](../../../ly_newsadmin/htmlnews/images/0_3.gif) |
|
|
|
|
|
创业指导... |
![](../../../ly_newsadmin/htmlnews/images/1_9.gif) |
|
|
杨永智:围墙之外的新机会 |
![](../../../ly_newsadmin/htmlnews/zw/images/xian_01.gif) |
发布时间 :2011-12-19 来源:网络转摘 作者:网络 |
杨永智回到母校华中科技大学给同学们做关于创业的演讲。 百纳信息CEO杨永智也许不希望你认为他的公司只是“开发出一款浏览器”――像《新闻联播》说的那样。他想做的,是向移动应用开发者提供“围墙花园”机制之外的另外一种机会。 一个移动应用只有通过应用商店的审核,或是买通ROM作者预装,才可能出现在用户的机器上。杨永智希望开发者能获得更多的自由和机会,改变这一局面。 如今的杨永智很忙。他刚从国外飞回来,在北京要接连不断的参加各种峰会。他的时间表以小时为单位被精确的分割,在网易科技采访当中接了一个电话,按掉一个电话,采访完后就匆匆奔赴下一个会场,一边接电话一边送客。 一个朋友打电话推荐一个UX部门的应聘者,他当场让对方把简历发过来。公司现在有100多人,北京有30多人,急缺优秀工程师和产品经理。 一切源于用户体验 杨永智出学校后没多久就进入了微软。微软给人留下刻板的印象,苹果正相反,在用户体验上追求极致,而杨永智所在的亚洲工程院可能是全微软长得最像苹果的地方。在这里,他最早接触微软的人机交互技术,包括Surface触摸界面和语音即时通信;他察觉到手机联系人是最天然的社交网络,因此对移动互联网萌生了兴趣。但对他日后影响最深的,恐怕是执着追求用户体验对他的冲击。 谈到国内浏览器以节省流量为卖点的时候,杨永智说:“那个不是我们想做的事,我也不想替用户节省流量。也不是说我们就不能比别人做得好,但是流量和用户体验本身是冲突的,这没办法调和。我们宁可牺牲一些流量来保证用户体验。” 怎样做出用户体验最佳的产品?杨永智希望HTML5可以作为载体。他不止一次提过,希望互联网未来的交互都通过Web完成,而浏览器将成为完美入口。 在做出百余款应用“撒网”之后,杨永智将目光聚焦到海豚浏览器上。尽管也担心大鳄侵入,但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在产品形态上引导对手。海豚为移动浏览器贡献了手势、插件和多标签的理念,为后来者所效仿。 杨永智说:“360这些桌面端的强者在移动互联网依然很强大,但不像在PC那么强大。一个主要原因是入口是被严格控制的,苹果只能通过App Store,Android好一点,但入口也单一很多。”巨头们占领用户桌面的光景已难重现。这在给海豚带来机会的同时,也启迪他们看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。 找一个最好的市场 2010年初,海豚浏览器登陆Android平台。迈出了第一步的杨永智面临以下问题: 第一,不管是手机网络带宽,还是终端续航能力,都不足以支撑Web应用达到甚至超越原生应用的表现; 第二,移动平台浏览器有很多,而且门槛不高,绝大多数是内建浏览器的外壳,与系统的结合并不紧密; 第三,求助于应用市场的用户习惯并未改变,而要想完全替代原生应用,网页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 期待网络和机器条件改善只能听天由命,但最初耕耘的市场可以自己选择。杨永智选择了首先开垦美国市场。不仅因为美国市场最大,还有那里以官方市场为主,较为规范;用户素质佳;终端和网络质量都比较好。他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一炮打响。 为此,海豚的团队可称国际化的范本――几个月后美国的科技媒体来采访,得知团队来自中国,都很惊讶。海豚大量聘请美国本土员工进行设计和产品构思,以及负责当地营销,他们的名片上印着公司地址在“北京?武汉?旧金山”。 为了做出明显区分于同类产品的浏览器,海豚在功能创新上下了很大功夫,有些功能源于开发过程中的直觉,比如手势;但在欧美反响更佳的则是次重点推荐的“海豚阅读”。这款轻量级应用在外媒测评时屡获好评。杨永智坦言设计的理念借鉴了Flipboard,但把它做成一个纯网页的应用。这是海豚网页应用战略的雏形,也是初战告捷。 做出成绩之后,Verizon、软银和SK电信等运营商找上门来。无需定制,预装本身就有助于用户多走流量,提高ARPU值。杨永智分析道,苹果与谷歌都是很强势的,运营商现在没有什么议价能力,而找个浏览器谈合作就比找苹果谷歌谈要轻松得多。 海豚的用户中包括谷歌副总裁Andy Rubin,第三方应用商店GetJar创始人,以及Lady Gaga。杨永智通过会见合作伙伴,不断得知海豚的“明星用户”们。在美国海豚主要通过官方商店推广,用户间口碑传播。杨永智说,“美国市场没有中国这么复杂。” 现在,海豚团队每天收到上万封用户反馈邮件,在facebook和twitter上都有不小的“粉丝团”。 不“迁就”中国用户 2011年7月,海豚获得红杉资本和经纬创投1000万美元投资,随后开始转战国内市场。即使不依靠中国已经活得很好,但作为中国人,杨永智认为中国市场是无论如何要尝试一下的。 尽管早有准备,杨永智还是体会到了中国市场之难。他说:“China is another world,中国市场是特殊的。商业规则也不一样,用户喜好也不一样,中国很多用户是被‘培养’出来的。” 这种“培养”显然暗指桌面巨头们对用户使用习惯的影响。海豚要去适应只知道找网址大全的用户吗? 当然,从极端重视用户体验的杨永智这里,就通不过。海豚中国版除了变更订阅源以外没有任何改动。几乎已经成为国内浏览器必备的网址导航被藏了起来。 “浏览器的特点,变成本地化产品有一个非常挣扎的过程,你是要迎合现在大部分用户的习惯,还是要培养未来要大部分用户的习惯?做产品是要有一个取舍的。” 这种取舍一方面引导了现有用户,另一方面也完成了对用户的初次筛选。“小白用户”被自觉排除在外。 辛苦进入国内的海豚一切都要从头做起。国内Android应用商店有70多个,海豚见过40多家。推广方式主要是友情推荐、资源交换和付费广告。在国内基本不对谷歌官方市场和运营商市场投入。杨永智总结,国内Android渠道最重要的分三类:第一类是大的第三方商店和ROM制造者;第二类是应用内嵌广告;第三类是社区、论坛等在线渠道。 比原生应用更好 杨永智依然坚信Web应用会比原生应用更好。现在的原生应用是一个封装起来的包,搜索充其量只能到应用这一层,不能查询应用内部的信息。而网页应用则可以方便的跨应用检索,有助于信息的流通。而华丽的图像、流畅的运行速度等,随着HTML5的发展都将一一破解。 他更大的自信来自现有的应用商店模式。不管是控制严密的苹果,还是国内Android应用商店诸强混战的局面,对应用开发者来说,他们都处于弱势一方。制作网页应用使开发者们相对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和议价能力,跨平台的优势也将展露无遗。 不需要下载安装,应用内数据不封闭,可以全网检索;开发者有能力逃离苹果、谷歌对渠道的控制。这就是网页应用的王牌。 杨永智认为,纯做国内市场的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公司几乎没有赚钱的,广告回报充其量只能养活两三个人的小团队,这限制了中国出现高质量的应用。而在开发者们不明晰盈利模式的时候,作为应用商店的盈利模式倒很清楚:针对开发者收钱就可以了。 海豚本身也是一款应用,它同样受制于应用商店和ROM的作者们。不过杨永智觉得,在培养网民形成使用Web应用的习惯以后,这并不是太大的问题。问题是如何面对系统自带的浏览器的挑战。 和PC端显著不同的是,在移动操作系统上,第三方浏览器永远没有办法做得像原生浏览器一样好。iOS和Android都对浏览器做了严格限制,没办法做深层调用,也不能与系统紧密结合。包括摄像头滤镜、发短信等功能都无法实现。 杨永智想到了自有API。他拿新浪微博的触屏版举例子,说未来针对海豚适配的版本表现可以做到和原生应用一样好,支持定制化的拍照体验。这些新的API会在日后的更新中陆续推向开发者。当出现了更多“海豚专用”的网页应用后,生态圈就能真正的形成。 这将是一个不太容易的尝试。特别是在国内,针对网银支付环节的优化必须提上日程。杨永智认为必须跟第三方包括支付系统去合作,把这个生态系统建立得更加完善。 现在,我们就可以看出杨永智对上面三个问题给出的解答: 第一,要让用户体会到网页应用的好处,培养和限定一批有消费能力的忠实用户群; 第二,要让开发者有简单的开发环境,吸纳尽可能多的优秀应用; 第三,要把支付等背景环境的服务做好,方便开发者赚钱。 除了在浏览功能上精益求精之外,海豚未来还将通过插件和自有API调用更深层次的设备功能,让Web应用实现其他浏览器不支持的功能。定制应用越多,海豚就将越成功。 海豚浏览器的终极形态,是基于HTML5的网页移动应用市场。这一构想将比现在略显生涩的开放平台们更进一步。应用商店是引爆苹果与谷歌成功的关键所在,如果能进一步忽略终端之间差异,而实现跨平台的应用集合,则能达到“釜底抽薪”的目的。尽管未来充满挑战,但杨永智觉得,他们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。 |
|
|
相关文章... |
![](../../../ly_newsadmin/htmlnews/images/1_9.gif) |
|
|
特别声明:本站部分资料来自网上收集,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,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马上进行整理,谢谢。
|
|
|